沉水植物生长环境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一、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机理
沉水植物通过促进沉积物-水界面的反硝化作用,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氮营养盐。研究表明,苦草(VallisneriaL.)、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L.)、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伊乐藻(Elodeanuttalli)、狐尾藻(MyriophyllumL.)、菹草(PotamogetoncrispusL.)均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含量,其中以苦草效果最好。金鱼藻、伊乐藻、眼子菜(PotamogetonL.)、狐尾藻、苦草等沉水植物通过叶片吸收等方式,对水体中总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尤其在春季和秋季,金鱼藻对水体中总磷的去除率高达92.00%,且对总溶解性磷的去除率也高达90.93%。
二、沉水植物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
在水生态修复工作中,恢复水生植物尤其是恢复沉水植物被广泛认为是水体治理的有效途径。太多实践表明,有沉水植物生长的区域,水体大多清澈;缺少沉水植被的水体,则往往浑浊或长藻,水底荒漠化,甚至黑或臭。例如,在浅水湖泊成功修复的典型——惠州西湖,通过恢复沉水植物群落结构,惠州西湖子湖南湖从以浮游植物为主导初级生产力的“藻型湖泊”转变为以沉水植物为主要初级生产力的“草型湖泊”,形成了稳定的食物网结构,透明度由30cm提高至150cm,水体总磷、总氮含量分别降低54.50%和52.70%。
三、沉水植物对水体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
沉水植物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作为悬浮物的捕获器,促进沉降,进而提高水体透明度。研究表明,在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钝叶眼子菜(Potamogetonobtusifolius)生长的区域,表层沉积物再悬浮量为793g(DW)/m2,而在无沉水植物生长的区域,表层沉积物再悬浮量为1701g(DW)/m2。此外,沉水植物还可作为水生动物的食物链,为水生生态系统提供稳定的能量来源。
四、沉水植物对水体生态环境的修复作用
沉水植物的修复可以使浑浊的湖泊变得清澈,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增加水中的生物,改善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研究表明,不同沉水植物分布在不同水层深度,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沉水植物表面会出现大量附着藻和螺类。为探讨沉水植物、附着藻和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沉水植物在水体生态修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选择和配置沉水植物,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水体环境特征、品种配置和种植方式,以及其他工程技术联合使用,才能实现更好的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