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丨驰援曼德揭开历史尘埃中的神秘入口:秘密通道的终极指南丨驰援曼德勒的日与夜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3月31日电 记者手记丨驰援曼德勒的日与夜
新华社记者马卓言 张东强 才扬
“你知道爸爸要去干嘛吗?”
“去救人!”
“你知道爸爸要去哪里吗?”
“缅甸!”
舱门关闭后,中国救援队队员崔飞乐在起飞前的间隙同家人通了话。
当地时间3月29日16时30分,记者跟随应急管理部派出的中国救援队乘包机抵达缅甸仰光。震中所在地曼德勒省,多处桥梁道路损毁严重,周边机场不具备大型飞机起降条件。为了争取更多救援时间,中国救援队决定乘车连夜奔赴灾区。
从仰光出发是18时30分,距离震中600多公里。一夜奔波,中国救援队在第二天7时到达内比都附近。道路阻断、信号不通、环境复杂……通往灾区的路困难重重,剩下的300多公里路程足足走了10个小时。
有硬仗要打,中国救援队队员们抓紧时间养精蓄锐。休息之余,曲旻皓和队友们对曼德勒可能有幸存者的建筑结构进行分析,设计支撑支护方案,并提前确定了救援装备,确保在到达现场后能以最快速度投入救援。
一路上,坍塌毁坏的房屋渐渐增多,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
“过了这座桥就是曼德勒市了。”
车队向前挺进,随着向导的指引望去,残垣断壁、碎石瓦砾随处可见,寺庙坍塌,学校损毁,高层建筑表面裂痕明显。不少当地受灾群众坐在路边,等待转运车辆。
车一停稳,中国救援队迅速派出一支16人的突击小队前往现场踏勘。
曼德勒市长城酒店侧倾塌陷,七层的大楼从二层处断裂倒塌,钢筋和管道如獠牙般外翻,将一些人牢牢困在其中。
勘探、协商、破拆……从当地时间3月30日19时30分开始,中国救援队一刻不停,同现场其他救援力量展开联合营救。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5小时后,裂缝深处传来好消息:“人马上出来了,女性,还活着!”
当地时间3月31日0时40分,一名被困60余小时的女性被成功救出。
同一时间,曼德勒市天空公寓搜救点内,中国救援队另一组行动队的搜救工作正紧张进行着。
地震发生时,一位被困者家属还在外地,电话里,他5岁的儿子惊恐呼救:“爸爸,快来救我……”电话声戛然而止,他心急如焚。天空公寓废墟前,他焦急地向中国救援队队员薛鹏慧描述着方位。
“听到他的求救,我五味杂陈,我也是一名父亲,我的孩子也是5岁。必须抓紧救援!”薛鹏慧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中国救援队队员们循着反馈声垂直向下破拆,准确找到了废墟下的一名女孩和一名孕妇,并将二人顺利转运。
曼德勒的夜幕下,搜救现场到处是救援队忙碌的身影,也上演着坚强自救的生命奇迹。
天空公寓叠饼式坍塌,将一个缅甸小女孩和她29岁的姐姐困在楼层间,小女孩凭借娇小的身形自行爬出了废墟,并幸运地遇到了在现场勘探的中国救援队队员。
小女孩不顾身上的伤,带着中国救援队队员的无线电手台爬回姐姐的位置。队员们在确认姐姐依然存活后迅速动手破拆,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沿着这条生路,姐姐顺利爬出废墟。
一夜不停,中国救援队成功救出4名幸存者。
那名5岁的男孩还没找到,虽然生存希望渺茫,但薛鹏慧不想放弃,他和队友们返回营地,稍作休整,准备继续展开搜救。